【备考训练】202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一)

2021年06月25日 来源:来学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 《论语》

  B. 《大学》

  C. 《学记》

  D. 《孟子》

  2. 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 经济功能

  B. 育人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3.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 梅伊曼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康德

  4. 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 幼儿阶段

  B. 青少年阶段

  C. 成年阶段

  D. 老年阶段

  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 连续性

  B. 长期性

  C. 创造性

  D. 示范性

  6. 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 夸美纽斯

  B. 斯兵塞

  C. 杜威

  D. 博比特

  7. 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 连带学习

  B. 附属学习

  C. 正规课程

  D. 显性课程

  8.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9.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20 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出现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文纳特卡制

  B. 活动课时制

  C. 道尔顿制

  D. 特朗普制

  10.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 思想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连贯性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1.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 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 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 注意分配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广度

  D. 注意转移

  13. 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 外在远景动机

  B. 内在远景动机

  C. 外在近景动机

  D. 内在近景动机

  14. 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调节策略

  C. 监控策略

  D. 计划策略

  15. 赵明能根据 A 大于 B,B 大于 C。 则 A 大于 C 的原理,推出 A,B 和 C 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阶段处于( )

  A. 感知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16. 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 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 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整体型

  B. 序列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17. 在一项暑假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 此时,小丽会因为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为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

  A. 主观性

  B. 感染性

  C. 客观性

  D. 两极性

  18.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 惩罚和服从

  B. 相对功利

  C. 遵守法规

  D. 道德伦理

  19.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 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 强化法

  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情绪疗法

  D. 来访者中心疗法

  20. 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

  A. 恐惧症

  B. 焦虑症

  C. 抑郁症

  D. 强迫症

  21. 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 自我服务行为

  B. 人际纪律

  C. 自我约束

  D. 反抗行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3.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4.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25.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7.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8.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9. 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教片段。

  王老师问: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 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而“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 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 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老师:好,我们一起朗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 是不是有一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 苏轼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较。 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想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 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要歌咏的史实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 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问题:(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条教学原则。 (6 分)

  (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12 分)

  31. 肖平、王东、高力与赵翔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他们在观看比赛时的情绪表现却非常不一样。

  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 好球!”,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却没有喊,有时还劝告肖平别喊叫! 高力只是平静的说了一句“这球踢的不错”,赵翔始终沉默不语。 会心一笑。

  问题:(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 (6 分)

  (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8 分)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4 分)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全书 1229 个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 A【解析】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3. D【解析】1776 ~ 1787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后来,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 1806 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

  5. B【解析】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6. B【解析】斯兵塞在《教育论》中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他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教学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7. A【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出“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的熏陶。

  8. 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9. D【解析】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 40% ,小班研究占 20% ,个别教学占 40% 。 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学校中实验。

  10. 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1. D【解析】题干体现的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 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13. C【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根据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例如,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选课动机便属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范畴。

  14. A【解析】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多次重复学习内容,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一些方法:①及时复习;②整体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③理解性学习;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15. 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11 岁至成年),这一阶段是指 11 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假设演绎推理。 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 (2)命题推理。 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在推理时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只要有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 (3)组合推理。 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境时,根据问题的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16. D【解析】场依存型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17. D【解析】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 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两方面。 前者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 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激动和安静。

  18. C【解析】习俗水平(10 ~ 20 岁),习俗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的期望和要求来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判断。阶段 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阶段 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19. A【解析】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校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0. D【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21. B【解析】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阶段 l:拒不服从的表现;阶段 2:自私自利的表现;阶段 3:人际关系表现;阶段 4:自我管理。

  二、辨析题

  22. ✕【解析】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虽然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与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的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的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推动作用。

  23. ✕【解析】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 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24. ✕【解析】心理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则会束缚人的思想,妨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25. ✕【解析】(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会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区别:(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 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 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简答题

  26. 【参考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参与社区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27. 【参考答案】锻炼法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适当指导;③坚持严格要求;④注意检查和坚持。

  28. 【参考答案】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③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 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 150% 时,效果最佳。

  29. 【参考答案】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有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地控制学生。 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适应的时候,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规模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传授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应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此可见,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将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活动。 福勒等人把教师所关注的内容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志。 教师发展的顺序,即从关注内容到教学任务、再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1)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1. 【参考答案】 (1)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分别是:肖平胆汁质,王东多血质,高力粘液质,赵翔抑郁质。

  (2)胆汁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多血质的特征: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有些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3)气质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活动各方面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的改变学生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

  其次,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 教师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要注意从学生的气质出发,进行教育。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练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最后,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章节练习、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随时随地刷题。【去来学做题>>

徐州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徐州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徐州来学网(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