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9)
2019年11月08日 来源:来学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范例变成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
A.及时模仿阶段
B.简单再现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D【解析】内化就是儿童将外在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的过程
2.幼儿园课程以()为基础。
A.教师讲授B.幼儿自学C.幼儿的间接经验D.幼儿的直接经验
D【解析】由于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即用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耳朵听到声音、舌头尝到味道、鼻子嗅到气味、皮肤感到温度和质地等,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所以,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答案为D。
3.幼儿园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
A.体现与依托B.依据C.基础D.前提
A【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确定的,它体现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就会偏离目标的方向和要求,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等现象。所以,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和依托,它不能脱离目标的要求。因此,答案为A。
4.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
B.课程内容、课程要求、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D.课程方法、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C【解析】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其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因此,答案为C。
5.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A.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
B.幼儿教育内容
C.幼儿教学大纲
D.幼儿课本
A【解析】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是为了使各项教育活动有序进行,有效开展,其最终目的是落实课程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答案为A。
6.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A.讨论法B.复述法C.故事法D.提问法
A【解析】幼儿在讨论中能自由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7.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B【解析】考查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8.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B.学校制度C.物质文化D.精神环境
D【解析】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可塑性大。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那么新奇有趣,而且对幼儿的影响又是无孔不入、经年不断、潜移默化的,因此其作用是巨大的。良好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良的精神环境如大众传媒中不宜幼儿收听、收看的内容,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等也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答案为D。
9.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B【解析】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语言要明确、通俗,便于幼儿理解。
10.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B【解析】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2.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沟通是一种相互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之一。
3.直接教学: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4.接受学习: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是幼儿教师的权利。(√)
【解析】略。
2.尊重幼儿人格,听从幼儿的意愿和决定是幼儿教师的义务。(×)【解析】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人格是教师的义务,但不包括听从幼儿决定。
3.卢梭说过,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这是指幼儿教师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
【解析】略。4.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主要是言语的沟通,非言语的沟通很少。(×)
【解析】非言语的沟通常常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5.幼儿之间的冲突只是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解析】幼儿间的冲突影响到幼儿社会性、人际交往,影响到其发展。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要叙述幼儿教师如何学会观察?
【答案要点】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1)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2)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观察幼儿现有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能力的差异,能为教师制订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设计和指导教育活动等提供依据。幼儿发展的独特性是幼儿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没有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教育的个性化、因人施教都是不可能的。
2.简要叙述教师直接“教”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要点】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
直接“教”的优点: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果教师在“教”之前对幼儿的情况非常了解,所讲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理解水平,并能在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种直接“教”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直接“教”的缺点: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时,言语是主要的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而这一方式存在难以避免的缺点。主要有: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答案要点】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下列观点: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可主观地指挥一切或包办代替,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
当然,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在符合“发展适宜性”这一前提下,各幼儿园可以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科教学、综合教学、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也可以把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各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的不同,创设出适合本地区、本民族、本园特点的课程模式,不可机械地求同化一。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幼儿园要注意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2.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答案要点】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
(1)接受学习。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今后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讲课,能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学得有兴趣,能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因此,把“教师讲、幼儿听”笼统地斥为机械灌输的说法是不对的。不过,对幼儿来说,这种方式不应当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为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但是,正如“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的一样,“发现学习”也不一定就是有意义的,它也可能变成机械的、盲目的尝试。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完全没有积极的思维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
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根据需要,该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该让幼儿自己探索的就让幼儿去探索。强制灌输下的“接受学习”和放任自流下的“发现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六、案例分析(共18分)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可是,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了“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耍、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小朋友们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都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教师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其效果要比单纯的压制和责备好得多。
徐州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徐州来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