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2)

2019年11月08日 来源:来学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倾向提出来的。

  A.幼儿教育多元化

  B.幼儿教育制度化

  C.幼儿教育小学化

  D.幼儿教育特色化

  C【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教育,是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2.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B【解析】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

  3.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B.交往C.活动 D.

  C【解析】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4.尊重和保护幼儿原则并没有明确要求()。

  A.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B.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C.尊重幼儿的观点、意见

  D.尊重并同意幼儿的主张、决定

  D【解析】尊重幼儿不是要听从幼儿的所有决定。

  5.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B.社区人士C.家长D.教养员

  C【解析】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渠道。

  6.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C【解析】幼儿园月、周计划属于近期目标。

  7.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学前儿童的需求

  D【解析】成人往往不能从幼儿角度出发思考幼儿教育,忽视幼儿特定年龄阶段的需求。

  8.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

  C【解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9.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与游戏等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D【解析】儿童学业成败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学校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儿童观: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2.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3.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4.现代儿童观:指现代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才是指学校教育 2.幼儿美育不仅仅是指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艺术教育。(√)

  【解析】略。

  3.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89年正式颁布施行的。 (× )【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1996年正式颁布施行的。

  4.“教师讲、幼儿听”是灌输式的机械教育。 ( ×)

  【解析】教师讲、幼儿听不完全是机械教育。

  5.开发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就是鼓励、弓}导家庭和社区把物资提供出来,供教育幼儿使用。 (× )

  【解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指幼儿园与社区实现资源互享、互通。

  6.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解析】教师的指导过多与效率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7.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来安排教育活动。 (× )

  【解析】尊重幼儿权利是指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发展需求。

  8.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就是要求教师多用言语的形式表扬、指导幼儿,学会倾听。 ( ×)

  【解析】教师与幼儿的沟通除了言语沟通外,还有非言语的形式,如身体接触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案要点】教师必备的能力:

  (1)观察力。因为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其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这就决定了观察对理解幼儿的特殊重要性。

  (2)沟通能力。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其中包括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2.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②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

  ③在社会性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

  3.为什么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答案要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其原因是: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幼儿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

  (2)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就不佳。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倍增。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幼儿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答案要点】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幼儿,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例如:

  (1)引发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

  (2)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昕我说”、“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对象。

  (3)扩展谈话的技能。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提供适宜的信息、词汇或问题,引导幼儿把谈话延续、深入下去。 (4)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例如,注意激发那些沉默寡言或说话不清的幼儿的说话积极性,耐心倾听,尽量多鼓励;根据幼儿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话题、方式、词汇、语速等有效地刺激幼儿交谈。

  (5)结束交谈的技能。适时地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即使由于时间或别的原因必须要结束谈话,也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很想听他讲,可惜没时间了,回头还有机会的。

  2.如何认识幼小衔接工作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

  【答案要点】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整体的工作,其表现在: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一谈到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入学后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环境所需的身体、心理素质、独立自理能力等准备不足。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不仅仅是在“智”的方面,更多的是由于身体、态度、习惯、意志、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在衔接中仅偏重某一方面是错误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则更片面了。

六、案例分析题(共12分)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答案要点】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徐州来学网现已开通线上辅导课程,名师授课、专家答疑、更有定制科学复习计划!点击进入: 徐州来学网

心之所往
来而学之

更多热门考试资讯,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

在线视频学习,海量题库选择,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打磨自己的过程,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点击进入>>>>徐州来学网—未来因学而变

学习视频,在线题库、报考指南、成绩查询、行业热点等尽在徐州来学网(点击进入)

最新资讯
获客广告